|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物流业研究正文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来源:2015年第16期 当代经济 发布时间:2015-6-29 点击数:


    一、引言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但各区域的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且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城市不能在经济建设和农村建设两方面同时抓。安徽省16个城市内部的具体发展状况如何,以及该怎样做到均衡发展值得我们研究

  部分学者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做过研究,方叶林等以安徽省各县域人均GDP为研究指标,综合运用空间自向量、克里格空间插值、空间变异函数等方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皖江城市带地区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西北地区逐渐沦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洼地”,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北地区,热点地区分布在皖中及中部偏东地区,区域资源禀赋与交通区位、发展政策、中心城市发展状况是引起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刘丽萍基于皖北、皖中、皖江、皖南的地域空间划分,从计量角度分析测评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表明第二产业是导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的主要因素,第三产业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以上是利用数学、计量方法对安徽省的县域经济进行分析,所做的研究并没有具体到每个城市。本文结合统计分析方法对安徽省各市的经济发展特征作出分析,指出各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一定的建议。

  本文将安徽省的16个地级市作为样本,建立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与聚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重点研究每个城市在综合经济和农村建设两方面的发展状况。

  二、指标选取及分析方法

  考虑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本着全面性、可比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共包括17个指标,分别从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工农业生产规模、人民生活水平、卫生与科研等方面来反映各城市经济发展特征。这些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X1,亿元)、第一产业产值(X2,亿元)、第二产业产值(X3,亿元)、第三产业产值(X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X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X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X7,亿元)、农作物总播种面积(X8,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X9,万千瓦)、粮食总产量(X10,吨)、人均生产总值(X11,元/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12,元)、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X13,元)、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X14,张)、科研机构数(X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X16,个)、农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X17,万人)。

  三、因子分析

  1、数据来源

  所有数据均来源于2013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2、数据分析过程

  本文使用SAS9.2软件作为统计分析工具。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建立指标之间的相关矩阵,计算其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前2个特征值及贡献率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前2个特征值的方差累计贡献率已达到89.91%,取前2个特征值建立因子载荷矩阵。由于初始因子载荷矩阵结构不够简明,各因子包含的信息不够突出,因此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变换,使各变量在某个因子上产生较高载荷,而在其他因子上载荷较小,从而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4所示。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明,每个因子仅对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因此根据表4可将指标分为两类,并结合经济知识对各个因子进行命名,如表5所示。

  第一个主因子F1在X1、X3、X4、X5、X6、X7、X14、X15、X16上载荷比较大。这一因子主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工业生产规模、卫生服务及科技水平,是衡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最主要因子,故而称其为综合经济实力因子。

  第二个主因子F2在X2、X8、X9、X10、X11、X12、X13、X17上的载荷比较大。这一因子主要反映地区农业生产投资及农村居民生活状况,故而称其为农村发展实力因子。

  计算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结果如表6所示。

  利用得分矩阵可得到F1和F2的因子得分表达式。根据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到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其计算公式为:

  F=(51.26F1+38.65F2)/89.91

  将各城市的数据代入,得到16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得分F1、农村发展实力因子得分F2,以及综合因子得分F,并各自进行排序,具体结果见表7。

  四、基于主因子得分的聚类分析

  根据指标特征,在因子分析得到的两个公因子得分的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得到安徽省城市聚类谱系图(见图1)。

  根据R2或半偏R2统计量(见表8)来决定分类数。从R2统计量(RSQ)来看,R2越大说明类越分开,聚类效果越好,但它总是随着分类数目的减少而减少,故我们应找到减少缓慢到减少快的转折点,取减少快的上一次聚类,0.890-0.481=0.409为最大差,结果分为4类,如表9所示。

  五、基于分类的各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1、第一类:合肥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是带动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作为安徽的核心增长极,合肥经济圈的范围已从以合肥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发展成为我国泛长三角的重点城镇群。合肥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得分F1和综合因子得分分别为3.3869、1.926,都位居第一,并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但是其农村发展实力因子F2得分仅为-0.0114,排名第8。因此,政府在发展综合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应关注农村的发展,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让更多的农村居民参与其中。

    2、第二类:淮北、淮南、宣城、池州、黄山、马鞍山、铜陵

  淮南、淮北、铜陵、池州及黄山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F1得分和农村发展实力因子F2得分都很靠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淮南是合肥经济圈的北翼城市,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抓住机遇发展经济。黄山市拥有著名的黄山风景区及宏村旅游村,要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经济的发展,并加快农村经济建设。马鞍山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F1得分排名第4,而农村发展实力因子F2得分排名却很靠后,倒数第二,导致综合因子得分排名第11,相对靠后,所以要大力发展农村建设,加大农村机械设备的投入,大力提高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参与率。铜陵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F1得分和农村发展实力因子F2得分分别为-0.5053和-0.964,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倒数第一,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产值、农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等指标都处于最落后水平,所以应加大农村机械设备投资,大力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扩建工业企业,加快工业建设。

  3、第三类:亳州、宿州、六安、阜阳、蚌埠、滁州、安庆

  这7个城市的农村发展实力因子F2得分位居前七,F2平均得分为0.9808。虽然亳州、宿州的农村发展实力因子得分分别位于第2、第4,但是它们的综合经济实力因子F1得分排名却分别为14、11,比较靠后,所以要加快综合经济实力发展,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工业发展。阜阳的农村发展实力因子F2得分最高,尽管其综合经济实力因子F1得分排名第7,但是其综合因子F得分排名第二,可见农村发展实力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滁州的F1和F2得分排名都为第五,可见其经济发展相对均衡。

  4、第四类:芜湖

  芜湖是以工业发展为主的经济强市,其综合经济实力因子F1的得分排名第2。但是芜湖的农村发展实力因子F2得分较低,导致综合因子得分排名靠后。可见芜湖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相对不高,从而制约了该市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政府应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加速城乡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六、结语

  本文利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6个城市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安徽省各城市的发展主要受两大因子的影响,其中综合经济实力因子F1的贡献度为51.26%,农村发展实力因子F2的贡献度为38.65%。二者对安徽省各城市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加快城市经济发展须注重综合经济和农村建设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方叶林、黄震方、涂玮、吴丽敏:基于地统计分析的安徽县域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2).
  [2] 刘丽萍: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6).
  [3] 汪文雄、李启明:基于因子与聚类分析的中国建筑业产业竞争力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2).
  [4] 王淑芬:应用统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 姚鑫锋、王薇:SAS统计分析实用宝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高玉胭  编辑:等zhouting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外资零售中国集体再上线 “麦 零供关系剪不断的烦恼
    热门资讯
    破解农产品流通痼疾 电商来帮 2015百姓经济时代论坛隆重举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