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中国流通研究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没有公告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研究网 >> 流通产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日本批发业的结构变化与生存机理         
日本批发业的结构变化与生存机理
副标题:
作者:张岩 来源:《企业经济》(南昌)  2007年6期 人气: 时间:2010-5-19 16:53:28 进入论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流通规制缓和、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市场环境变化,使流通机构处在充满活力结构变革中,被日本学者称为日本第二次“流通革命”或“新流通革命”。本文重点分析规模小、层次多的批发业结构变革,以期为我国批发业的发展和变革提供有益启示。

    一、日本批发业变革的直接诱因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批发业受到了来自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双向压力,陷入了较为困难的境地。

    第一,零售业变革对批发商产生的重大冲击。零售变革对批发商的冲击,主要表现在:(1)价格压力。由于经济萧条和市场持续不振,所有零售商不得不纷纷推出降价策略。大规模零售店在诸多领域行使购买力,要求以更低价格购入商品,对批发商施加压力。(2)受到排挤。有的零售商为了减少流通费用,绕过批发商直接向生产厂商进货,或零售商与生产商通过建立“产销同盟”,绕开了批发商。(3)对批发店重组的压力。大型零售业对交易对象批发店重组动作明显,以“备货能力”、“对信息系统的对应能力”、“物流加工及配送的服务能力”等非价格竞争能力来考察批发商,已经有零售企业短时间里将一百几十家批发商缩减为十几家的先例。

    第二,生产厂商渠道政策变革对批发商带来冲击。传统的流通渠道是厂商按地域类别组织销售公司、特约店、代理店,实行流通系列化。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在中小商业企业占多数情况下,许多消费资料生产厂商认为,拥有更多的代理店、特约批发店有利于扩大产品销售。随着大型零售店实力的增强和跨区域连锁店的迅速发展,连锁本部与厂商直接联系进行交易的倾向不断增强,使特约店、代理店的机能渐渐丧失,经营状态不断恶化。

    从表1中可以看出,日本厂商的流通渠道政策转变的基本方向是继续推进厂商与零售商直接交易。这种交易方式与流通系列化渠道方式相比,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节省流通费用。但对过去一直依仗厂商的特权批发商来说,却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第三,传统的批发体系落后于时代变化。日本传统的批发体系是以专业型、地域性为中心构筑的。一直以来,日本各批发商通常固守在特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开展分销业务,这就形成了像食品批发商、日用杂品批发商、医疗用品批发商这样的垂直型流通的专业批发格局。由于限制批发商的业务领域和活动范围,批发市场过于僵化,缺乏活力。由于按不同行业经营的零售店锐减,使一直按行业框框的“专业批发商”受到冲击,尤其是对地方批发行业产生了极为深刻影响。不适应现代商品流通高节奏性和效率化的要求,在流通结构中被排挤就不可避免了。

    二、批发业的经营革新与调整

    (一)批发业的经营创新
    1.构建了低费用的运行系统。进入90年代,由于零售企业更加追求“低成本体质”,许多生产厂商重新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使批发企业必须自己承担商品进货的责任,因此,能否建立费用低的经营系统是批发企业能否继续生存的必要条件。批发企业为了改善物流的效率,开始重新确认配送范围和配送路线,为了减轻流通加工作业、推进效率化,还实行了配送中心的集约化,实行低费用的经营体制。

    表1 日本厂商的渠道政策(今后的基本转变方向)维持经过批发业的流通渠道                 7.40%
从经过批发业的流通渠道向与零售业直接交易的流通渠道转变  68.50%
与零售业直接交易成为渠道政策的核心            16.70%
完全转变为与零售业的直接交易的政策            5.60%
 

    资料来源:《中小企业白皮书》,2001年度版,第102页。转引自:[日]金子·元気:《构造转换期にぉける中小流通业の经营战略~中小企业にぉける战略,环境マネジナソトの有效性》,www.shokosoken.or.jp/jyosei/kenshou/15nen-kensyou-02.pdf

    2.开发针对零售业态的服务。零售业态的不同,对批发企业要求的服务也是不同的,方便店或折扣店等新的零售业态的发展,要求与以前零售企业不同的交易条件或配送服务。即使在同一业态中,由于企业规模等的差异,对批发服务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批发企业必须根据特定的零售业态,建立相应的服务系统。

    3.发展和完善信息网络,建立“网络服务”。在经营系统的建设中,批发企业引进了VAN,建立了低费用网络,构筑了商品数据库、顾客数据库,开发了信息机能,提供了最佳的商品和信息服务。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的高度发展,还缩短交货时间。日本大型批发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网络化。

    4.加强“零售支援系统”的批发服务功能。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流通业由“为生产者而存在的流通业”倾向,向“为最终用户而存在的流通业”方向转变。批发商重新界定了与零售商的关系,由原来的生产部门销售代理商向零售业购买代理商的职能转变。本着为零售商服务的思想,以零售业活动为中心探索新的批发功能。

    (二)批发业规模化、集中化调整
    为了适应零售业集中化,组织化发展,为了在价格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而追求“规模经济”,日本批发业以规模扩大和综合化为方向进行重组。

    厂商实行开放的政策趋向,使大型批发企业的合并不得不推进,在日杂批发流通中,中央物产、花王贩社的销售额集中度达到了35%。

    过去,大型批发商进入地方时,以直接批发,或设立区域性分店及办事处为主导。现在,则是以吸收、合并脆弱的当地批发商的形式进入地方。此外,不同行业的批发商联合活动广泛开展。中小型批发商向扩大经营业务、争取高效率的共同化、协作化方向发展。来自各个层面的重组动向,促进了批发业结构变革。

    三、日本批发业结构变化实态

    1.批发业总量减少。战后一贯增长的批发店数,在1991年达到顶点,从1994年到2002年,日本批发店数总体呈下降趋势(详见表二),虽然1999年略高于1997年,但仍低于1994年水平。若将1994年的批发店数看成100%的话,1997年为91.2%,1999年为99.2%,2002年降为88.4%。需要说明的是,批发商数量的减少并非个别现象,是几乎涉及到所有商品领域的较普遍现象。其显著的特点,小规模企业显著减少。从业者数自1991年开始,直呈减少趋势,若把1994年看作100%的话,1997年为90.9%,1999年为98.1%,2002年为87.4%,一方面反映出批发企业数量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信息化对批发企业人力资本节约的影响。

    2.批发业零散性减弱。从表2可以看出,批发店在总体上呈减少态势,小规模个体批发店的减少最为显著,1994年低于1972年水平,可以说明批发业零散性大为减弱。反映出小型批发店的竞争力弱势,而大型批发企业竞争残酷性。从长远来看,大型批发商与中小型批发商的差距会进一步拉大。中小企业虽不至于完全被淘汰,但逐渐减少的趋向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日本大型店的批发销售额和批发销售指数也呈下降态势。

    3.批发阶段环节减少。在生产与零售之间存在着一次批发、二次批发、三次批发等多环节,这往往被看做日本批发结构落后性的象征。一般衡量批发环节多少有两个指标,即W/W和W/R。

    W/W=全部批发部门间转移的营业额/来自零售商、工业用户等的营业额。该比率是表示批发的多阶段性的数值,环节越多,比率就越高。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商业统计表的计算结果,从W/W的比率变化来看,1979年为1.74,到1997年降低到了1.54。这说明批发阶段二次批发、三次批发环节减少了。

    W/R=批发业销售总额/零售业销售总额,是用来反映流通渠道长短的指标。日本1991年W/R为4.07,1994年为3.59,1999年为3.44,2002年为3.06,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向。

    四、日本批发业的存在机理

    (一)进入21世纪后,“批发无用论”燃起的原因
    表2 日本批发业的变化  单位:千店,千人,10亿日元

 

    一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主要商品流通形态是厂商→批发业→零售业→消费者,并且,流通机能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厂商与零售业、厂商与消费者等的直接信息沟通与交流成为可能。通过因特网,可以整合信息流,商流将向不通过批发商的流通形态演进,因此,认为批发商将不再需要。

    二是零售商与厂商直接交易的开展。90年代中期后,日本流通市场进一步开放,进入日本市场的外资零售业几乎都是不通过批发商而与厂商直接交易。为了即使不通过批发商也能使商品的调配顺利进行,欧美零售公司建立了调配的物流系统,这是外国的零售业模式。日本知名零售企业佳士客,借鉴该模式与厂商直接交易,取消了中间批发环节,2001年6月在仙台构筑了自己的物流中心。其他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也不断推进厂商与零售商直接交易。

    (二)从理论与现实分析日本批发业的存在机理
    尽管“批发无用论”的声音不断响起,产销同盟也广泛开展,但日本批发业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1.从市场集中度看日本活用批发店的有效性。有人指出,日本流通市场的特征之一是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低,厂商、零售业的垄断程度与欧美相比是相当低的。例如,日本食品销售额位居第一位的企业是7-11超市,销售额(2001年2月)为9033亿日元,第二位是佳士客,食品销售额为7598亿日元,第三位是大荣,为6964亿日元。若将前十位企业的销售额加以累计,共为5兆5095亿日元。根据《商业统计》(1998年版),日本食品零售业的年总销售额为43兆6800亿日元,以此数值为基础计算,前十位的公司占的比例为12.6%,与欧美相比是非常低的。在英国,食品零售市场总额为4500亿日元,最大的零售企业フロ—ガ超市,其销售额为430亿日元,占有10%的份额,前10位公司市场占有率达50%。在美国,前五位食品零售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70%,欧美零售市场集中度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生产厂商也是如此。日本同一种类产品有近10个厂商的不在少数,欧美却只有3~5个企业,可以说。在日本厂家的结构也和零售业一样。

    在厂家和零售业者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批发业存在有较充分的理论依据。若10个厂商与50个零售商直接交易,并假定商流与物流一体化,则存在10*50=500次的交易与物流。不过,有作为中间流通的批发商,用10+50次交易就可以了。可以说,在市场集中度低的国家里,活用批发商可以推进流通总体的效率化。

    2.从供给链看日本取消批发环节的弊端。日本、欧美的供应链是厂商一物流中心(日本是批发DC:批发业配送中心)→店铺。不过,从商品的实际流动情况来看,其流量有很大的不同。

    日本和欧美,厂商物流阶段是一样的,都是用托盘来运送物品。不同的是,欧美在物流中心向店铺间是以托盘、箱子这种包装单位来运送物品。日本是用盘这类比箱子更小的包装单位。欧美是托盘对托盘,或者是托盘对箱子,而日本是托盘对盘,每次运送的商品数量较少。

    日本的消费需求非常细化,店铺就必然要摆放多种产品,而日本不动产价格高,零售业店铺库存不能太多,因此,零售商的订货单位就得小。这是家庭消费观念等原因所形成的,不是通过企业战略可以改变的。在日本,厂商与零售业往往没有具备细分功能的物流系统,要实现有效供应链,有必要在厂家与零售商之间加入一个中间流通机构,即批发商。当然,中间流通机构不是批发商的特权,物流业者也可以承担。不过,物流业者不适应批发业的情况也很多。

    3.从在库管理能力看批发业的有用性。零售业的在库管理是在库最小化管理,是在缺货率较低的情况下运行的在库管理。理论上,零售业把握在库管理的主动权,控制物流业者,使最小在库、缺货率较低的在库管理成为可能。不过,这不是日本现实。

    日本与欧美不同,欧美零售业有自己的物流中心,把运营交给物流业者能充分发挥在库管理水平,而当前日本零售业能满足在库管理的极少。主要原因之一是日本“建值制度”、“特约店制度”这些商业惯例的影响。建值制是由厂家确定流通阶段的一直到店铺的销售价格并以此价格为基础进行交易的一种制度。建值制确定的价格是到店价格,包含流通费用,这样,对零售业来说,物流成本便成为他人的成本。

    日本的零售业一般不具有物流功能,当然也不具有在库管理的技术。在库管理需要批发商的帮助。在日本,经营商品较多、自己具有物流功能的企业、特定部门等不需批发业的流通大概不到10%,批发功能不可少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也未必一定要批发店来承担。今后,日本批发业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批发功能由其他企业承担的趋向,表明批发业的进一步萎缩将不可避免。

击更多张岩的文章 文章录入:罗美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日本批发业现状及基本特征分析
  • 当前批发体系的结构变化与创新构想
  • 西安服装批发市场的物流研究
  • 批发零售企业品牌建设亟待完善
  • 商贸批发市场经营模式研究综述
  • 公益性批发市场为何在中国难产?
  • 中国批发业态研究:划分标准与类型
  • 浅析我国批发业的问题及对策
  • 重庆朝天门批发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广东省批发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解析
  •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竞争状况及发展趋势
  • 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蔬菜物流发展模式分析
  • 普通文章[图文]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多久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普通文章上海商场年末促销提前 促销力度决定人气
    普通文章当前中小型连锁超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完
    普通文章中国出口产品屡遭“双反”调查的原因分
    普通文章试论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普通文章中国酒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普通文章连锁经营业态选择及其竞争策略探讨
    推荐文章2012餐饮企业十大热点事件
    推荐文章肯德基速成鸡再曝安全隐患:花钱能买检
    推荐文章[组图]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缘何如此之大
    推荐文章电商扩张 商场大量建设 传统百货业何去
    推荐文章“第九届珠三角流通学术峰会”会议通知
    推荐文章[组图]群雄割据中国零售版图
    推荐文章我国流通业面临黄金机遇期
    推荐文章[图文]国务院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

    传统百货业态还能撑

    京沪便利店发展差别

    农产品滞销问题难根

    汉庭更名:经济酒店

    超市和购物中心用社

    中国服装产业陷入低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说两句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