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会展业研究正文
我国会展业硬件过硬软件偏软
来源:2008年3月4日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08-3-5 点击数:


     目前,中国拥有室内展览面积251万多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三。  

  中国贸促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国内举办的成规模的展会约5400个,会展经济规模超过140亿元,会展经济的产业带动作用已经在国内得到体现。

  中国展馆资源相对比较充裕,硬件设施也不错,但在软件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中国展馆业软件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全世界不少于5000平方米的展览场地有1062个,总室内展览面积达1760万平方米,其中中国拥有室内展览面积251万多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三。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国际展览业协会首次对外发布了大型研究成果《世界展览场馆地图》,同时,中国贸促会正式公布了《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7)》,对上一年度中国展览业在政策监管、对外开放、区域发展市场特征等方面的发展态势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回顾和全面分析。

    新兴会展城市迅速崛起

  会展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到底蕴藏着怎样的产业促进关系?

  中国贸促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07年国内举办的成规模的展会约5400个,会展经济规模超过140亿元,会展经济的产业带动作用已经在国内得到体现。会展业向前延伸可以构成展会服务供应链,包括宾馆酒店、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餐饮娱乐、广告传媒等关联服务业;向后延伸可构成一、二产业优化发展。整体上看,1个单位的会展产值可带动相关行业9个单位的产值。以此计算,中国会展业每年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逾千亿元。

  报告认为,随着以京、沪、穗为代表的中国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连、成都、深圳、青岛、武汉等新兴会展城市异军突起,成为新的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热点地区。

  成都会展业发展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成都已形成了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等五大展馆,展馆面积突破20万平方米,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居全国第四。2007年成都举办的汽车、医药、美食和糖酒展会已经达到86个,会展业资产规模为85亿元,年产值约7亿元。根据国际惯例1:9的产业带动作用测算,会展经济每年对成都经济的带动作用在60亿元左右。

  目前,武汉正在构建“一主三辅”的展览中心格局。其中,位于武汉新区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位于汉口王家墩的CBD博览中心,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加上原有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和武汉科技会展中心,武汉将具有国内一流的硬件设施。去年12月,总投资78.3亿元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奠基,开工建设的主展馆由12个单体展馆组成,可以提供13.5万平方米的展览净面积和7400个国际标准展位。据介绍,未来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将由展馆、会议厅、酒店、写字楼组成,成为集会展、文化、商业、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博览城。

  上海2007年展会数据显示,2006年在上海各大展馆共举办了349个展会,对比之下,2007展会数量下降近三成。不仅如此,同为一线城市的北京、广州的一些不知名的展会也大幅度减少,越来越多的外资展览公司将目光瞄向西部市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黄卫平指出,中西部地区的展览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充分暴露出自身重复办展、多头办展、规模小、质量差、宣传力度弱等弊病和不足,在规范管理与理性发展上,有许多的工作需要改进。  

    参展商满意度出现下降

  中国贸促会通过对京沪穗三个重点会展市场进行监控,重点选取了30家展览会,对895家参展商和439位专业观众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参展商对2007年中国展览会的总体满意度略有下降,而对参展后的继续参展意向则大幅下降。

  报告认为,虽然从总体看,参展商对本年度展览会的满意度评价尚可,但是与2006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总体满意度有所降低。海内外参展商对展览会的总体评价认为“非常好”和“比较好”的合计比重占到53%,而2006年这一比重为56%。

  在参展商参展后的业务预期以及继续参展的意向方面,2007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2006年参加展览会后参展商明确表示业务肯定会增长的比例为46%,而2007年这一比重下降为32%,更多的参展企业对业务做出了“不确定”的预期;2006年明确表示会参加下一届展览会的参展商比例为47%,而2007年这一比重下降为36%,更多的参展企业做出了“不确定”的回答。

  报告分析认为,虽然宏观经济形势、样本选取差异等都可能影响参展商的业务预期,但该调查的核心指标确实客观反映了参展商2007年总体满意度的下降,需要引起业界警惕。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副总裁祝和平表示,中国展馆资源相对比较充裕,硬件设施也不错,但在软件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中国展馆业软件能力有待提升。

    国际巨头加速“入侵”

  报告显示,前几年已经进军中国市场的国际会展巨头如科隆、励展、汉诺威等,继续扩张其中国市场业务。据介绍,2006年英国励展博览集团在中国共举办了34个展览会, 2007年在中国举办的展会项目则接近40个,包括首次移师香港举办的亚洲国际航空展。2008年,励展将在上海、东莞和成都等地推出多个新展,包括中国国际化妆品展、成都家居展、休闲用品及礼品展览会等等。励展在中国举办的展览及会

  家得宝2002年就在上海设立采购中心,2006年年底,通过收购天津家世界,北京、天津、西安、沈阳、青岛和郑州等6个城市共12家门店进入中国市场,经过8个月的整合之后,12家门店于2007年8月26日正式开门揖客。家得宝中国区总裁陈耀东以一个“相当不错”形容了其在华首年的营业状况。家得宝进入中国市场比百安居整整晚了8年。

  宜家(国际)2008财年将有22家新店准备开业。其中中国内地两家,分别在深圳和南京,将于2008年4月、7月开业。(
 
    议在行业上已涵盖了航空、电子生产、制造与加工、包装及印刷、医疗器械、旅游与博彩、设计与家居装饰、礼品和家居用品等众多领域,举办城市跨越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乃至东北和西南地区。

  与此同时,一些前几年还持观望态度的会展巨头,2007年终于迈出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如德国纽伦堡会展公司,2007年5月31日在上海成立首个海外全资子公司,这是海外会展公司首次以全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海外会展巨头在中国市场合作的区域和行业范围进一步扩张。2007年7月20日,阿里巴巴与科隆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一合作意味着国际会展巨头在中国的合作已经从实体展会领域延伸到网络贸易平台。

  除此之外,励展博览集团、德国BMC商务传媒集团与深圳的合作,英国会展巨头塔苏斯集团与武汉的合作等,都意味着跨国会展巨头已经从与北京、广州、上海等重要会展城市的合作,进一步扩展到对深圳、武汉等新兴会展城市的渗透。

■链 接

    2008年市场前景预测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7)》还对2008年中国展览市场的前景进行了预测,如行业规模的增长平稳,发展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减少;行业组织化程度将有所提高,但组展水平和展会效果仍将面临考验;海外展览企业将继续在中国施展拳脚,合作领域和地域将不断拓宽;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会展人才培养工作将进一步规范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到2008年我国展馆建设的增速有望放缓。报告认为,伴随着我国展馆存量的增加,总量以及结构性供给过剩的矛盾同时浮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展馆将面临出租率低甚至长期闲置的困惑。在这种背景下,各级政府将更加谨慎地对待展览中心项目的审批和建设。因此,与过去的5年相比,2008年会展中心的建设速度有望趋缓,新开工项目数量将有可能降低。
  报告还特别提到,北京奥运会将对北京的展览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及前后在北京地区举办全国性、国际性展览会的有关规定》的出台,2008年北京的展览市场将受到更多的政策性限制。这种限制一方面可能导致许多固定展览会暂时停办;与此同时也可能出现许多北京展会南移上海的可能。2007年的市场布局中,已经出现了上海强于北京的态势,奥运将给上海会展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上海国际商业性展会每年已达300多个,而总面积只有300万平方米,1200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型展会占据整个上海展会总数的80%左右。
 
 

作者:李远方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东莞整肃风暴重创五星级酒店 5000亿元专业市场“动手术”
    热门资讯
    东莞整肃风暴重创五星级酒店 5000亿元专业市场“动手术”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