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市场研究正文
服装市场冰火两重天
来源:2012年4月12日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2-4-12 点击数:


    有消费者反映,商场内服装定价太离谱。而成本上涨不足以成为近几年来服装价格持续上涨的理由。服装行业提升附加值和走品牌之路,并不意味着商品简单提价,更不能因提价过猛而影响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消费力。

    近期逛过百货店的消费者普遍感受到,品牌服装价格涨得没谱。有消费者反映,商场内服装定价太离谱,有些服装的价格赶上奥特莱斯国际大牌的价格了。但与此同时,在超市、批发市场,服装明显供过于求,一些外贸大集和尾货市场上甚至出现五元一件的“白菜价”服装。服装市场冰火两重天,服装行业正呈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

    商场内服装定价离谱

    草长莺飞4月天,正是换装好时节。但爱美的人士会发现,今年春天更换新装的成本有点高。位于北京方庄的贵友商场应该算是面向工薪层的中低端百货。贵友商场的服装多为国内品牌,但服装价格同样很贵。当季的女风衣,纯棉质地的要2000多元人民币,纯毛薄毛衫有点设计的要1000多元,新款夏季连衣裙要2000多元。而在稍为高档一点的百货店里,一件国产西服卖到近万元,衬衫要3000多元,几乎与世界知名品牌服装价格相当。

   对于服装价格的持续上涨,一些导购人员和服装企业给出的理由是成本上涨,细说起来就是原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其他综合成本的上涨。但笔者认为,这只是品牌服装涨价获取高额利润的由头而矣。成本上涨不足以成为近几年来服装价格持续上涨的理由。

    3月29日至31日,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记者在展会上了解到,作为纺织服装最前道的纤维、纱线价格比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上半年下降了不少。2011年,棉花价格大幅波动,2月份棉价攀高至每吨34000元后,3月份又开始一路下跌,近日甚至跌至每吨20000元左右。棉花跌价,已传导至棉纱。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棉纺制造商。该公司业务人员在纱线展上告诉记者,棉纱在去年火爆后,今年价格下来了,下降的幅度与棉价下跌幅度相当。除了棉纱价格下降外,记者在纱线展上还了解到,近年很流行的天竹、莫代尔等功能性纤维,由于市场应用广泛价格也有所下降。

    纺织服装源头的纱线价格下降了,面料的价格是否下降?从3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举办的第18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博览会上,记者了解到,经济增速放缓对纺织行业有影响,不少企业反映,在市场上面料企业议价能力明显削弱,常规品种价格平均值同比下降了近10%至20%。

    但终端服装尤其百货商场的服装,在前几年纺织原料快速上涨时以原料涨价为理由顺势涨价后,却迟迟不肯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价步入降价通道。

    外贸服装低价涌入内销市场

    与百货商场服装的高价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超市服装价格今年有所下降。记者在北京双井家乐福超市看到,一件纯棉男衬衫标价为49元,法兰绒格衬衫标价为19元,纯棉男T恤标价为69元。这样的价格只有百货商店同类产品价格的十分之一。

    而一些外贸大集和尾货市场的服装价格更低。据有关媒体报道,北京丽泽桥附近的天汇尾货商城,商场里到处都是“五元一件”、“十元一件”的大甩卖。

    除了尾货市场,今年北京城内一场接一场的“外贸大集”展销会也比往年密集很多。这些原本是销往海外的外贸服装,基本上是一二折特卖,款式还十分新颖。

    外贸服装涌入内销市场而且卖价很低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有这种现象。这是近年来中国服装出口遭遇“订单转移”的困境所致。据中国服装协会有关人士分析,2011年,中国服装制造成本连续大幅上涨,国内棉花等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原料供给质量、价格、交货期等问题频出,以及国际加工业竞争国蓄势发力等因素的叠加作用,导致订单向其他国家地区转移现象集中爆发,行业出口形势急转直下。

    对外出口订单取消了,一些外贸服装只好进入国内市场销售。而外贸企业在内销市场又没有适当的销售渠道,只好在一些展会和尾货市场上以低价进行销售。

    莫让涨价过猛影响消费力

    饱受低端制造业之苦的服装业近年一直在大力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走品牌发展之路。这个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提升附加值和走品牌之路,并不意味着商品简单提价,更不能因提价过猛而影响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消费力。

    从目前情况看,国内一些发展时间并不长的品牌服装确实有暴利之嫌。UTA管理集团总裁杨大筠前不久在一家服装品牌推介会上透露,某女装品牌服装毛利率高达81%,某运动品牌服装税后净利高达40%。他同时透露,因利润回报较高,现在国外投行很看好中国的服装企业

     一些服装企业很自信地认为,现在涨价已经是普遍现象,不会造成消费群体的流失。但事实上,涨价过猛已影响到了服装整体销售。

    据有关统计,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同比增长17.1%,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服装类零售额5712.7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远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及国内GDP增速。但2012年1月至2月,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累计增长6.1%,创下历史新低,零售量累计同比下滑4.23%。有分析认为,服装价格过高抑制终端需求是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李宁、安踏等国内一线体育用品品牌都出现了增长缓慢的迹象,其公司股价也一落千丈。业内人士明确指出,“涨价过狠”是体育品牌增长集体放缓的重要原因。因为在中国体育用品品牌价格提升后,单件250元以下的中国市场,本土品牌很多产品竞争力几乎丧失殆尽。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腾讯拉票京东 电商格局重塑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